三三节三教九流

        “徒儿你知道的,我们修真界自古以来便有三教九流之说。三教便是道、儒、佛三教,九流指的是先秦时期开始传承的法、墨、阴阳、兵、纵横、名、医、杂、农九家。”(备注:小说需要,请勿考究。)

        郭不守话风一转,道:“三教中高手辈出,可九流中能人便未必弱于三教,单是那法、墨两家,在先秦时期的名声便不在道、儒之下。”

        李易心道:后世称呼先秦诸子百家代表的时候,总是说“老庄孔孟荀墨韩”,道家占得老庄两人,儒家占得孔孟两人,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各占一人,至于那荀子,介乎儒法之间,不过大都将之归于儒家一脉。能与当今世间的两大教相提并论,墨法两家确实有过人之处。

        “嘿嘿,别说是九流,不管是这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还是那下里巴人的医、巫、丐、戏,其中游戏红尘的异士又何其之多?”

        郭不守伸手欲拍李易的肩膀,突然想到李易受了伤,于是只得停下来,语重心长的道:

        “徒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教九流也好,市井技艺也好,不管其是否声名显赫,单单其能传承千年而不湮灭,便证明其有过人之处。徒儿日后行走江湖之时,可千万不要低看了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

        郭不守这话倒让李易想起了后世的一句名言“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无论是高雅还是低俗,它出现了,便是因为有了它生存的土壤与环境,单单就事论事,而去采取粗暴的手段对待,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分别?

        遥想当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形成了九州大地上最为文化繁荣的时期,影响了九州百姓几千年。

        令人痛惜的是,前可见古者,后不见来人,世人也唯有如陈子昂一般,“念天地之悠悠,独呛然而泣下”了。

        李易拿出了那把铁剑,指着剑柄处的那个不显眼的古怪符号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