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疾知道,缺乏粮草的秦军支撑不了多久,必须要孤注一掷了。

        于是,他把已经不足二十万的秦军分成两部,除去守城军队外,分出十万主力来投入到黄河岸边,想着一举击溃赵军。

        十万秦军士卒铺天盖地而来,根本无法瞒住任何人。黄河北岸上的赵国公子赵渴,早已披挂整齐,带兵出了大营迎敌。

        春秋争霸战中有一场著名的渡河战役,那就是泓水之战。宋襄公率军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回师,于十一月初一与楚军战于泓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宋军已经在泓水北岸列阵以待,而楚军正在渡河。司马子鱼就说了:“彼众我寡,而且楚军正在渡河,这就是最好的时机,请下令攻击吧。”

        可是宋襄公是出了名的“仁义”之君,讲究的是“不鼓不战”、“不击半渡”、“不擒二毛”的君子原则,所以根本没有听从子鱼的建议。楚军半渡时没有出击,楚军刚刚过了河未成阵势时也没有发动攻击,最后一直等到等到楚军列好了军阵,才下令攻击,最好落了个惨败而归。

        赵国公子赵渴可没有宋襄公那么多的讲究,一看秦军正在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时机,急忙就下令赵军出击。

        赵国军队选择的时机非常好,也确实占了先机。

        可是却没有想到,羸疾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那就是秦军士卒心里明白,自己已经处在了死地,如果不能冲破敌阵,那么连后退的机会也没有。况且,秦军根本就没有后退的传统,这一点从秦军的盔甲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由于金属比较贵重,许多士卒穿着的都是皮甲。秦军的盔甲上使用了铜铁,但只护住了胸口,至于后背,对不起,没有。所以秦军的战斗作风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

        渡河则生,退后则死,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出战前羸疾就明白此战有进无退,所以秦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

        赵军虽然占有先机,然而和秦军相比,却差了这一口拼命的气势。

        还有双方的主帅,相比于羸疾自己冲锋在先,而赵渴却待在中军坐镇,对士卒的士气激励那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儿。

        秦军和赵军苦战的结果,就是秦赵各自斩首对方两万余人,最后秦军还是攻占了滩头壁垒。等公子赵渴重新收拾残局来反攻时,赵军的气势已一泻千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