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魏申又开始研制相对轻便的火铳。

        说起火铳,在中国的南宋末期就已经出现,是在突火枪的基础上优化演变而来。

        因为有了魏申,魏国的炼钢技术早已超越了时代,已经研制出了适合制造枪管的钢材,让枪筒的材料直接绕过了铜管,而采用高质量耐用的铁管。

        制造和加工紧密零件,都离不开一种极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被称为工业之母的车床。

        魏申不是不懂车床的原理,但是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现在还无法制造真正的现代化枪支,但是工艺相对粗糙的火铳却可以制造出来。

        魏申研制的火铳以铁管为枪身,在枪管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也就是把铁砂、碎瓷片、石子、火药等按照比例混在一起,这其实就是反射弹药,说白了,火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散弹枪。

        魏国士卒装备的火铳前段是一根粗铁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发射时比较麻烦,需要先用一根木棍拄地,然后用一手扶住管身,一手点火,枪响后,射出碎石或者弹丸,射程虽然只在百米左右,但是已经超过了弓箭。当然,杀伤力也是远远大于弓箭的。

        火铳的射击精度和射程虽然较难控制,但是此时的作战都是战阵,是许多人集聚在一起,所以即使火铳的射击精度很差,但是一大片扫过去,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加入了火铳以后,魏申照搬的明朝戚继光的鸳鸯阵终于完备了。

        武器发明以后,在试验场上的演练毕竟只是演练。所以魏申特意强调在燕国境内要使用火铳,只有在战场上通过实战来才会让火铳的使用更加完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