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朝小冰河时期?

        历史上,明朝小冰河时期指的是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有人认为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

        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严重。综合南北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1585年)开始变得明显!

        小冰期时代,不仅中国北方受到影响,就连江南,也因为气温的异常。

        由于温度的下降和干冷天气的持续,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清朝初年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中可见。

        书中提到,江西的柑橘,向来是贡品,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子常常被冻死,受到打击的橘农都不敢再种橘子。

        当然,你要以为小冰河期,就是种族大灭绝什么的,就想多了。

        其实也就那样,想想清军入关后,是怎么渡过小冰河期的?

        呵呵,仅仅是依靠远道而来的马铃薯、玉米等耐寒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普及,就对抗了。

        你认为,开挂的朱子龙,有现代产品帮忙,对抗不了小冰河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