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年代,中原各地都是“人口过剩”、民不聊生,各地的官员和地主,都视人口是负担。

        到处都是逃荒的饥民。很显然,衰朽残暴的明朝官府,根本没有办法应对这样的饥荒,只能紧守住城池,静等时间解决问题!

        而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无非是等穷人饿死了事。

        除了少数财政宽裕的盛世之外,按照传统儒家官员的理念,当筹措不到足够的赈济粮食之时,解决灾荒的最快捷策略就是,短时间内剧烈的人口消亡。

        呵呵,那怕是所谓的圣君在朝时,也是一样。

        所以,在古代时,老百姓真是命不如一匹马,甚至于连狗都不如。

        明末官府表现出来的情况,已经不仅是无能而已,而是到了彻底无视的地步。

        他们可以无能,但是朱子龙不能无能,因为这也是他的大明。

        流民不会安心饿死,而是会竭尽一切能力搞东西吃,或者逃亡到能够吃上饭的地方。你不管他们,他们就会造反。你管他们,他们就将仍然是最佳的良民!

        一路上,朱子龙视流民和难民是重要资源的态度,让当地视人口是麻烦的官员和地主们,十分欢迎。

        那怕是没能和朱家军对上,知道朱子龙的封地上,无限制的收购大量人口,明码标价后。

        这些人,回到家就眼珠子一转,动起了赚人口钱的心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