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皇帝和朱子龙本体的支持,人民代表委员会的制度,还是强行公而于众,并且要推行下去了。

        但是,也得到了99%的明朝官员的反对,以及冷处理。

        就连一向似乎很听皇帝话的,以温体仁和卢象升为首的内阁几位,也出人意料的团结起来反抗了。

        他们认为,百官全部来对抗皇帝和四海龙王的不合理政策,就像当年万历年间,大家和皇帝争国本一样。非暴力不合作,到最后,胜利的一定会是他们。

        然而,阅读“争国本”的来龙去脉,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按照儒家传统的“春秋大义”,朱常洛本来没有理由被立为太子,朱常洵的资格至少不比常洛逊色。

        群臣拥立朱常洛为太子,理由是“立嫡立长”的儒家宗法制度。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嫡子,那么长子常洛理所当然应该立为太子。

        只是,儒家义理真是如此吗?我们看看《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章。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出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不是浪费字数,而是这段,真有历史问题。)

        朱常洛出生的时候,母亲王氏仅仅是宫女。出生之后,母亲仅仅晋升为妃。而朱常洵出生的时候,母亲郑氏就已经是妃了,此后晋升为贵妃,地位始终高于常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