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是从古至今就受到很多人喜欢的活动,在今天的各大城市的广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按传统的观念认为,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农历二三月,以为刚经历过秋冬的肃杀之气,大地回春生气上扬,有一种“上扬”的气可以很好让风筝飞起来,而二月的风比较柔和,比较好控制风筝。

        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法。

        据《独异志》记载:“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这就是:南北朝时的候景带兵围困粱武帝于台城,军事谋土羊侃给梁武帝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城里放风筝,把讨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来。

        等到了唐朝,风筝不仅用于军事,也成了人们娱乐的高级玩具。

        不过,海风太乱,于是众人就让自告奋勇的维吾尔龙骑士,带上风筝上天。结果,不心引来了雷电,将可怜的龙骑士轰了下来。

        第二天,风和日丽,无线电台设备也修好了,那么该放的风筝还是得放,该发的电报也还是得发。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事出现了。

        电台设备的帐篷里传出一阵震天的欢呼,几名连长冲进来激动的问:“……怎么样?对面有动静了?联系上了上级?”

        “是的……有回应了有回应了,连长快看!”通讯员指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出一行醒目的信息:“……你们是谁?请通报你们的所属单位和位置?若是已方人员,请报出通讯密码!”

        因为是自我寻找到的信号,与平时不是同一个来电显示,对方有些一问也属正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