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点点头,这局面符合他的认知,通过保加利亚与德国两次媾和的消息在政治-局会议上是通过气的,而中央委员这个层面就不得而知,所以他们会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同志对和谈的议论,他主张党和国家以及军队彻底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去,同敌人缔结一个不战不和的停战协定,而且……”贝利亚顿了一顿,“还听到他把该说法向其他个别几个政治-局委员和方面军司令员兜售……目前来说……”

        贝利亚忽然停住了。

        “说下去,为什么不说了?”

        “下面这些情况是内务部同志推测的结果,没有直接证据。”贝利亚小声道,没有授权直接监控一个政治-局委员的事可大可小,他不得不小心一点。

        “无妨,继续说。”

        “其他政治-局同志对该观点表示赞同的似乎不多,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几个方面军司令员对此比较反感,……似乎朱可夫同志、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和库兹涅佐夫同志有一次谈到局势的时候,讨论过这个思路。”

        “他们怎么说?”斯大林感觉自己的呼吸有点急促起来:重头戏来了。

        “朱可夫同志认为:目前这场战争我们暂时只能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在拿破仑时代,诱敌到莫斯科一线就足够了,但因为时代与技术力量的进步,军队机动性增强,现在需要诱敌的空间更大、更多,后退到乌拉尔山不失为一条很好的策略。

        同时,从中国的战争实践也可以看到,日军从入侵中国满洲开始,中国政治中心就逐渐向内6转移,一口气从南京退到了15oo公里之外的重庆,最后在长时间抵抗下,迫使敌人不断拉长战线,以至于维持不住而被迫收缩,如果不能按照斯您的设想达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停战局面,不妨将有生力量退往乌拉尔山以东。

        如果德军要前出迫近乌拉尔山,意味着他们的补给线西到亚尔,南到南非,北到挪威,东到乌拉尔山,无论哪个方向都将近5ooo公里(往南过1万公里),以德国的领土、人口和工业能力,无论如何维持不住,最终只能向心崩塌。

        另外,德国的敌人不光是我们,还有英美。尤其是美国,虽然最近几次打得比较狼狈,但其人口和工业实力决定了武装1ooo万以上军队毫无问题,在德国目前无力威胁美国本土的局面下,美国不会轻易与德国媾和,其潜力和实力尚未完全得到挥,一旦英美重新在海上夺回优势,德国将陷入苦战……”(未完待续。)8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