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明一式三寸火箭炮。

        这就是明军一个步兵旅的一次炮弹投射能力。

        暂时还没有迫击炮。

        事实上这东西的技术难度比后装线膛炮要高得多,迫击炮看似无比简单,但对于技术水平有着远超普通火炮的要求,实际上直到一战之后,这种东西才真正有了成熟起来的基础。反而杨丰现在喜欢使用的火箭炮,要比迫击炮简单多了,黑尔火箭可是十九世纪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明军前线步兵队中使用的仍旧是轻型火箭而不是迫击炮。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迫击炮需要无烟发射药。

        黑火药做发射药的迫击炮是很夸张的,在打一发清理一次炮膛的情况下,迫击炮的射速也就毫无意义了,而现在杨丰的炸药工业还不能满足需求,他只能尽量保证为弹头装填炸药。

        旅属炮营十八门新式三寸野战炮,四个营属炮队共十六门两寸榴弹炮,另外再加上六十四个步兵队所属六十四门轻型火箭炮,这就是明军一个步兵旅所拥有的重火力。当然如果真正在战场上需要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得到军属炮兵的支援,也就是说他们的对敌攻击武器中有可能包括四寸,也就是一二八毫米重型野战炮和三寸榴弹炮还有三寸十六管火箭炮,以及恐怖的八寸重火箭炮支援。

        最后一个装填五十斤湿棉火药,威力堪比二战时候的重型航空炸弹。

        不过孟加拉人运气不错,现在这些都没有。

        但这就已经足够了。

        几乎每分钟上百发频率落下的高爆弹,以一种堪称凶残的方式血洗着绿色的原野,爆炸的力量和四散飞射的弹片肆无忌惮地收割着zhen主勇士的生命,工业时代的战争机器,就像碾碎沙堡一样碾碎农耕文明时代的那称雄战场的军团。穿着锁子甲,手持着弯刀长矛燧发枪火绳枪甚至铁骨朵的孟加拉士兵,在十九世纪末的火网地狱中绝望地挣扎着,无助地哀嚎着,徒劳地反抗着,就像原本历史上很多年后,那些迎着马克沁机枪的祖鲁勇士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