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对他的意见,他是没所谓的。他并不怕那只大仲马。

        当然,他也没有主动招惹贾珍的意愿。贾珍在京城混这么多年,多少有些人脉、实力。毕竟是贾家的头面人物之一。廋死的骆驼比马大。他手中的牌不如贾珍。这是事实。

        贾珍做的事情:拒卖蜂窝煤、提议裁撤他在贾府的用度,这都让他心里不舒服。但他不是中二少年,不可能为非核心利益,在实力弱于贾珍的情况下,去和贾珍“扳手腕”。

        贾环这会儿心里是在推敲,帮秦可卿脱离死局的事情。他还在琢磨:贾珍为了得到秦可卿,会有多大的决心。他如果庇护秦可卿,会和贾珍有多大的冲突?

        此时,贾环还不知道秦可卿的大丫鬟瑞珠的死,不知道贾蓉被逼的去香山的栖霞观两次,请秦可卿回宁国府。

        咸亨商行购买蜂窝煤的事情,在贾琏来过东庄镇后,很快就得到解决。蜂窝煤到位后,设在距离东庄镇10里开外的砖窑便开始动工。招募工人200名。令东庄镇内越发的兴盛、繁华。

        贾环并没有去过问都弘、姚纬、柳逸尘等人细节问题。诸如砖窑建造技术,技术工人安排、销售等等。他按部就班的在书院中学习。书院的改制启动。

        在乡村、城市之中,并非说进入私塾就可以学习到四书五经的内容。初步只是蒙学。很多时候,学童需要私下里再给先生送上一份厚礼,先生才会给学童单独的讲四书五经。

        改制后的书院,依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外舍不再教授八股技艺,专门教授完成启蒙教育的童子四书。书院外舍通过考试,对外招生。学习进度分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个班。对应原来的甲乙丙丁班。

        内舍弟子则是教授八股,继续深入学习四书五经。五经,设成“选修课”,由各讲郎自己设置课程、预定讲堂。上舍弟子成为荣誉称号,待遇不变。

        书院的制度稍稍变化,已经显示出活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