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学官对于这种提议自然不会拒绝,从他们的角度上,学校越多,读书人越多,自身的权限就越大,自然不会干涉。这些书生里颇有一些出自豪门大族对于这种安排倒是没什么心动,可是也有一些是寒门学子或是本身就是军户子弟,自然知道军户对于读书的迫切需求。毕竟有一个能中进士,全家就能摆脱军人身份,离开边地到好地方享福。因此范进提案一出,这部分人最是支持,有人忍不住叫道:

        “按院老爷英明!”

        “不愧是白面包公!”

        这些被邀来助兴的本地乐户也凑趣的上前给范进敬酒,这件事算是说定了七成。范进又道:“除了卫学,还有王府。我知道王府有自己的教官,但是他们教授的只是王府这一脉子弟,城中大批宗室没有机会读书,这显然也不对。同为天家苗裔,不分高低贵贱,怎么能让一些人读不了书?再说,他们不能读书,将来又怎么下场应举?”

        范进说的下场应举显然就是指宗藩则例之事。这件事天子虽然已经批准,但是还没有正式颁布条文实施,官场上有这个消息传开,但条例还没落地,众人依旧有疑虑。范进此时一说,等于是承认了这个条例必然会实施。这些学官没说什么,倒是地方衙门的几个官员脸色微变。

        对于官府来说,这消息的影响巨大,牵扯到宗室土地、禄米问题、教育问题以及未来的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些原本与百姓隔离的宗室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注定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最后都会落到地方官府头上,他们得负责解决,谁的压力都不小。

        范进此时又道:“这件事必须抓紧做,不能耽搁。几位把本地饱学宿儒的名单给我提供一份,我从中选拔人才,为宗室教学。学堂的地方我已经看好了,代王府在城中几处别院地方宽阔,足以容纳百人讲学。那些地方荒着也是荒着,作为学堂正合适不过。至于钱粮开支,则由代王府负责支付,这部分使费问题,我会行文给王府长史,你们这边也要快,不能耽搁。”

        众人无语。

        原本准备给范进敬酒,借机会和这位大才子亲近的乐户全都停下脚步,方才敬过酒乃至偷偷塞了手帕过去的,现在都有些后悔。

        范进与代王府不和的事不是秘密,不过说实话,地方官除非彻底失去良心,否则也没人能和朱鼐铉那种人合作愉快。两下有点冲突矛盾是正常的,只是看矛盾控制在哪个范围之内。私下里不和,互相看不顺眼,这都是小事。但是范进眼下的表态,等于公开向朱鼐铉挑战,势成推车撞壁。

        征用王府别院,向王府摊派钱款,不管理由如何正当,都是在打王府的脸。换句话说,范进这些行为就是摆明了告诉朱鼐铉,自己要跟他斗一场。这个时候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看作站队,于自己的前途命运有着巨大影响,谁又敢等闲视之?

        对于乐户来说,她们自身的力量太弱小,不足以承受投机失败的结果。是以大多数人在眼下都保持中立,即便有些人是朱鼐铉的仇人,也不敢此时跳出来。连官府的人都不敢接腔,何况是她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