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之前的文名主要是靠话本小说外加自己二甲传胪的身份撑起来的,其他方面并不明显。本来就没记住几首古诗词,在明朝能用的就更少。也就是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是还搞不清楚是送给男人还是女人的,不敢乱用,再有就是一堆竹枝词,因为年头不对,也不能随便拿出来。是以在诗词歌赋这种雅趣上,范进始终都在藏拙。

        固然说天子重文章,不必讲汉唐,但是文会的时候讲诗词总归比讲八股的逼格要高。范进有官身加上又有张家这种大土豪支持,没人敢向他发难讨教诗词,也不至于因此就怀疑他的才华,不过内心里有些遗憾总是难免。

        当这首曲子奏响,这方面的遗憾以及小部分人的怀疑,全都化作无形。即便大家对于两者音乐水平的高低不好判断,但起码可以确定一点,范进在音律上的造诣,绝对不在弹琴人之下。

        张家可能有某个女眷专门学习音律,乃至家里可能豢养有高明乐工,在这个领域有某个能人修为达到某个程度,这都不奇怪。范进作为一名文官,他的立身之本还是学问,诗词音乐都只能算是消遣,不管这个人品行如何,因为安身立命求取功名的需求都注定他只能用业余的时间来练习音乐。

        一个人用业余时间练习音乐,居然可以和一个极高明的乐师打成平手,这就已经证明其造诣。何况场中有几个音律大家能够隐隐感觉到,范进的技艺似乎还在抚琴人之上。

        在琴箫合奏的过程中,旋律已经发生了几次变化,一开始弹琴人似乎并不服气范进,在他响应之后,琴声陡变,做了几次高难度的音律调整。在几个调子中快速切换,偏又在她高明技法控制下运转自如,不影响美感。如果范进的技艺或反应不及,立刻就会被人发现音乐不协调,也就算输了一招。可是范进每次都能及时跟上,与琴音配合得天衣无缝,从容不迫,仿佛这首曲子是两人早就编练好的。

        抚琴人得琴曲已经不是固有曲目而是临场自创,全靠着当事人在音律上惊人的造诣,表现得很自然,范进也以临场发挥相配合,两下相得益彰,外人没人听得出这是两人临时演奏。都认为这是某首自己所不知道的古曲,两人恰好都有所了解,否则怎么可能配合得这般默契?

        到了曲子的后半程,弹琴人显然已经收去争斗之心,改为全心全意与范进配合,演奏的效果于是越发出色。等到琴曲终了,范进将竹箫递还嫣红,后者却还没反应过来,人依旧陶醉在方才的音律之中。等到箫一入手,她才面上微微泛红摇头道:“不……这箫我不配拿,按院老爷一曲既出,三年之内只怕大同都没人敢自称会抚琴吹箫。”

        范进心道:在家里也是别人给我吹!微笑道:“过奖了,不过是信手为之,多日不练技艺生疏,怕是要让行家笑话。倒是这琴音悠扬,一看就是名家手笔,佩服佩服。”

        一众来客这时才渐渐回过神来,看向范进的目光里多了几分钦佩,那些女子的眼神就变得更加火辣。毕竟时下的风气都仰慕才子,范进的官身已经足以让她们追捧,加上一个才子的名号,就更让一些女人发狂。

        张四端笑道:“这是舍妹一时技痒,忍不住向退思讨教,她那点微末道行也就是在家里能用,与外面的高手一对上就要吃亏。这倒是让退思见笑了。”

        “叔父客气了,姑娘琴艺远在我之上,要说吃亏,也是我吃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