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三个病秧子相继痊愈。贾珠正式开课,将探春的教学转给妻子。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给小娃娃开蒙妥妥没问题。问题是国子监祭酒李守中,死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家中女孩只教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她怎么趸过来怎么卖,可害苦了探春!

        什么叫生不如死,哪个叫生无可恋,探春小盆友理解得透透的。

        有人失意,就有人得意。池家父子病治好了,又鸟枪换炮,住上了小独院——静志堂。

        这里原本是荣国府西面把角一处闲置小院,被政老爷隔出来奉养西宾。加高的共用墙令静志堂与贾府脱离开来,另在当街开了扇小门出入,形成个严紧的小独院。

        此前几任西席,是贾政托亲家李守中引荐,因是京城人,倒不曾有这样的待遇。说来前任也不错,师徒亦相得,只老太太嫌授业严苛,坚持要换。国子监不许读,先生又一个两个撵走,怎么能行?

        偏贾政最是孝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由此换了三四位西席,李守中推托着不肯再为引荐。无奈,贾政只得舍近取远,向南方的妹夫求助,这才有了二戈先生的北上。

        王夫人对长子求学的事很重视,亲自选派得用的小厮和粗使婆子过去,把小院打理得似模似样。

        她不清楚这位西席讲学如何,却看得出来那爷俩全是药罐子。偏长子也是个体弱的,别人着风他也要跟着打喷嚏,特特挑了个略通医理的厨娘过去。

        事实证明,王夫人的苦心没白费。贾珠每每学得忘了时辰,不耐烦绕远回府里吃饭,便在那边院里用午食。

        探春很在意那对不该出现在这里的父子,每每等大哥哥回家,总要缠着他打听静志堂的动静。近几天,她对那院忽然失了兴趣,心心念念只惦记着另一桩大事:

        姑姑贾敏病逝,林黛玉要上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