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纯爱 > 风流相 >
        温珣面上笑意不减,抽出手后退一步行礼,“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福。”

        “只是,这武举经此一事,暴露出的弊病甚多。”明德帝见手空了,暗暗搓了搓,沿着殿前的长廊继续走,“先停几年,之后再说,可能更好。”

        温珣把这话在心里绕了三匝,琢磨不出到底是什么意思,终究还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有弊病,那便找根除的良方,现下停办,他日再恢复,根本依然没解决。臣有几句愚见,陛下听了莫笑。”

        明德帝眼里满是兴致,“你姑且说来听听。”

        “这次乃至于以往武举,因是网罗天下英才,各地冒名顶替者总有一二,从地方至京城,想要从中作假可能性颇多。

        “臣认为,但凡参加武举科考,可让考生亲填姓名、籍贯和年龄在印册上,每两场考核之后再填一次,笔迹相同者方准入第三场,每场考核印册皆收入兵部封存;待考中之后,武者笔迹再与之前每场做比较,笔迹不符者追究,杜绝冒名顶替者,此为一策。

        “如今边关战事已定,武将在朝中的时日必将更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究其根本,还是因武将几乎大字不识,重情义,轻书文,毫无规矩可言。

        “若要解决这一弊端,还得从武举入手。今日武举只论武力,若他日在朝为官,还是识些基本的伦法为好。在武举中增加策论一科,上下一致重视起来,文武并重,长此以往,武将必当是国之重器。

        “而学策论,这又涉及到臣要说的第三策。书典学习于普通百姓而言是个难关,但对于臣这些世族子弟而言轻而易举,长此以往,朝官鲜有平民,百姓出头无望,定心含私怨。

        “臣以为,不防鉴科举之书院国子监之流,设立武学,既收身强力壮的平民百姓,又收世族官宦子弟,广开门路,一视同仁,再选朝中经验丰富将领任教授,平日用功学习,待他日边关战事一起,师生皆可上战场,指挥杀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