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臣子不敢,并不代表皇子不敢。皇太后是乾文帝的母亲不假,但也是众皇子的奶奶不是吗?

        眼见朝臣都不说话了,庆王和襄王很难得的对视了一眼,也很难得的在一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接下来就是两位皇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庆王率先开口说道:“父皇,皇祖母是明事理之人,当初之事不过就是一个玩笑而已,并没有形成任何的旨意登记在册,并非是更改不了的。儿臣愿去求见皇祖母,讲明其中的厉害关系,相信皇祖母一定会支持儿臣和众位大臣的。”

        “儿臣也愿意去吉祥宫拜见皇祖母。且不说当时只是口头上说说,为了王朝的安危,为了边疆百姓的安危,便是形成了旨意也非是不可以更改的。”襄王亦是开了口。且满嘴的大义之说,似乎他很为边疆百姓着想一般。事实上,便是大梁城的百姓饿倒在路上,他也不会多看一眼的。

        且襄王还提及了更改旨意之事,仅是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就是一个没有原则之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改变一切之人。倘若把在大乾的未来交到此人手中,政策岂不是会随时更改,若是那样,如何取信于众人?大乾不乱才是怪事。

        这一刻,乾文帝对襄王更加的失望,当然对庆王的感觉也好不到哪里去,明知自己是一个废人,还敢窥伺着帝王之座,当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是谁了。

        心中有气,又不能随意的发出来。毕竟此时两位皇子之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还代表着众臣的想法。乾文帝也不好直接拒绝,不然没有了这些官员的治理,大梁城岂不是要乱套了?

        大局为重的乾文帝只能压下心中的怒火,开言说道:“即是如此,庆王与襄王就去见你们的皇祖母吧。如果可以说服皇太后,朕这里是没什么意见。”

        乾文帝选择了退而观之。这也是他与母后早就商量好的事情,唯有乾文帝不被人针对,才可以更好的控制住局面,才好私底下做一些工作,来改变这不利的局面。

        大朝会因为乾文帝之言而结束。散朝之后,庆王与襄王果然去了吉祥宫,虽然见到了皇太后,但从不久之后两人退出宫邸的表情来看,显然是没有达到目的,不然两位皇子也不会都铁青着脸。

        朝会散去,有关今天发生的事情,沈傲自然早就是清清楚楚。朝会之上,不仅有叔父帮着记录,还有他的学生宁风和任安。这两位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自然是有这个资格参加朝会。

        只是上朝之前沈傲就向他们特意的交待过,只带耳朵不带嘴巴,他们才没有在有人想要坑害自己的老师时站出来。只是等着朝会一结束,便来见了沈傲,将太极殿中发生的事情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