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讲官的一天,皇上亲自驾临文华殿,讲习(主要是经史)完毕,同朝为官的人正在等待皇上起身离开。

        “公(庄存与)忽然奏告皇上说讲的文章有错误”,说臣的意思是不能这么讲。于是,捧着书本近前讲解。同朝为官的人大惊,皇上为此停留了一会并对他的讲解点头认同。

        庄存与为今文经学常州学派首创者。

        刘逢禄(1776-1829),是清代经学家,字申受,号申甫,又号思误居士,江苏武进人。年十八,补博士弟子员。年三十二,举顺天乡试。嘉庆十九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礼部主事。道光四年,补仪制司主事。于礼部十余年未迁。卒于官。逢禄祖纶,官至大学士。

        庄存与是他的外祖父,对他影响极大。

        著有《尚书今古文集解》三○卷、《书序述闻》一卷、《左氏春秋考证》二卷、《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一卷、《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一○卷《后录》六卷、《谷梁废疾申何》二卷、《论语述何》二卷、《四书是训》一五卷、《箴膏肓评》一卷、《发墨守评》、《诗声衍》无卷数、《刘礼部集》一二卷,俱行于世。又有《易虞氏变动表》、《六爻发挥旁通表》、《卦象阴阳大义》、《虞氏易言补》各一卷、《庚申大礼记注长编》一二卷、《春闱杂录》一卷、《东陵勘地图说》一卷、《石渠礼论》一卷,等等。

        宋翔凤,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生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卒于咸丰十年(1860年),享年82岁。其母是庄存与之侄庄述祖之妹,他常“随母至常州,得闻庄氏今文经学”。庄述祖说他的两个外甥“刘甥可师,宋甥可友”,刘谓刘逢禄,宋谓宋翔凤也。嘉庆五年(1800年)中举人,选为泰州学正,历官湖南新宁(今资兴)、耒阳等县知县。咸丰九年以名儒重宴鹿鸣,加衔为知府。宋翔凤为学,把阐扬微言大义的经典从《春秋公羊传》扩展到《论语》等多部经典,把义理阐发的重点从政治方面转移到伦理道德方面。

        宋翔凤也深谙考据学,著作还有《论语郑注》10卷、《大学古义说》2卷、《孟子赵注补正》6卷、《孟子刘熙注》1卷、《四书释地辨证》2卷、《卦气解》1卷、《尚书说》1卷、《尚书谱》1卷、《尔雅释服》1卷、《小尔雅训纂》6卷、《五经要义》1卷、《五经通义》1卷、《过庭录》16卷以及《论语发微》、《经问》、《朴学斋札记》等。其中《过庭录》一书,是其考据学的代表作,在晚清经学扎记诸书中成就较高。

        清代今文经学派。因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都是常州人,故名。最初根据今文《公羊》经说,故亦称"公羊学派"。

        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以《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制度的腐朽。光绪年间,廖平分析经学,详论汉今古文学的歧异,以为古学系伪造,今学乃孔子自创新制。后来康有为利用今文"托古改制",作为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此时蔡元培对今文经学兴趣浓厚。甚至发愿要编辑《公羊春秋大义》。这对于他后来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潮流,有着必然的关联。

        在徐家伴读和读书的同时,蔡元培与山阴龙山书院。会稽稽山书院均有一定的联系。他在书院中偶尔写写八股文。按说八股文引经据典必须取自“四书五经”,但蔡元培这是候写的八股文却大相径庭。“以古书中通假之字易常字,以古书中奇特之句易常调”。例如他喜欢王引之《经传释词》上的古字和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上的古句与求文章的奇僻古奥。使得常人几乎难以读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