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欧洲时,也一直关注着国内的政局,谈起过南方的领袖人物,总得说来,他对蒋介石还是有好感的。他说过:“广州的领袖人才,我略知其大概。只有介石与Bo

        odi

        我没有见过。……介石之能在军事上建功,是无疑的。但他有眼光识力做政治上的大事业吗?此事我很关心……我深盼他能有政治上的手腕与见解。”

        当然,从不跟风和盲从的胡适,在对蒋某人寄以厚望的同时,显然是有所保留的。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胡适仔细读了那几个月的报纸,了解国内的情况,他后来说过,他理解吴稚晖等一班文人出来主张“清党反.共”,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显然,这个时候的胡适,和蔡元培一样,是站在蒋介石一边的。

        有一天,在帝国大旅馆里,胡适遇着刚从上海来的哈佛大学教授赫贞先生Ma

        lyO.Hudso

        。谈话间,赫贞说他在上海与宋子文交谈过,认为“最近中国的政变是一个大反动!”

        胡适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曾为蒋介石辩护,说:“我这十个月在欧洲美洲,不知道国内的详细情形。但我看最近的政变,似乎不像宋子文先生说的那样简单吧?蒋介石将军清党反.共的举动能得着一班元老的支持。你们外国朋友也许不认得吴敬恒按,即吴稚晖蔡元培是什么人,但我知道这几个人,很佩服他们的见识与人格。这个新政府能得到这一班元老的支持,是站得住的。”

        胡适对吴稚晖、蔡元培是信赖的,认定他们不会轻率做出选择。

        在日本观望了20余天后,胡适对国内风云变幻的政局大致有了认识,心里有了一些底数,想到自己的很多友人,诸如蔡元培、吴稚晖等,都得到了重用,觉得自己不至于被怎么样。便订了船票,决定回国。

        1927年5月17日,胡适从日本回到上海。下船就收到顾颉刚的一封长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