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周边一个小城市的偏僻角落,薛研正在举行着“婚礼”。

        这个小城的火化场,被安置在一所方圆几百里著名的一座庙宇的旁边,庙宇的后面山顶上有一座九层的塔,无论是从飞机上向下俯视,还是远远的,在离这座有塔的山顶,至少还有一公里路径的路边来说,都是此座庙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所以,人们在视觉上是以塔为参照物,而在心目中还是以这座寺庙为标识的。

        龙江寺,由此得名。据说每年的香火很旺,也就在方圆百里名声远播了。

        到了火化场的路边,看着山上高耸的寺庙建筑,还有那个一眼望去,似乎望不到顶的古塔,倍感庄严肃穆。火化厂的大门是朝北的,路龙江寺的庙门正好相反。

        中间也隔出了两条宽敞的路道,然而,走在这火化场所的路旁边,却常被这寺庙的气场感染,对火化场的阴森和恐惧变得毫无综影。

        薛余应邀作为一个业余记者来到火化场采访,这也是他从业余事记者工作以来的第一次。

        虽说,也曾在大学里学习写作的课程中有过这样的说词,让文字工作者时常去墓地或是火化场这样的地方走走,也许,这种地方才是最能触动人情绪的地方。

        然而,他终是半信半疑。

        进了火化场,是一个硕大的广场,左侧正南正北方向是一栋办公大楼,大门两边挂着长达三米的几块匾额。

        围着这栋大楼的三面,匀是一栋栋类似院墙,又类似厢房的长长的平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