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终究没能抓到,在其贴身军士的死命保护之下,黄忠还是得以侥幸逃回了宛城。

        虽然对此稍稍感到有些遗憾,但高顺也是个知足的人,能抓到魏延也算是个不小的收获了。

        更何况,此次魏延与黄忠先后带来的兵力总计约为两千,但最后能顺利逃出生天的恐怕还不到四百之数。而曹军这边,因魏延劫营而产生的折损总共就没超过四百人。可以说此战曹军占尽便宜,今夜过后,宛城的守护力量又会下降一些,情势对于己方而言则会变得更为有利一些。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置魏延此人了。

        虽然魏延今夜的行为显得有些轻而无备,但也有其过于年轻的因素在其中。无论怎样,魏延好歹都是在历史上留名的大将,如果能将其收服的话,何乐而不为之。

        不过魏延表现的倒十分硬气,他虽然不喜欢刘磐,却也能恪守忠义。此时任由高顺怎么劝说,他就是执意不降。

        既然不降,那就杀了吧。现在高顺的心性较之于从前已经有所不同了,以往徐荣、张辽等人为曹操所擒的时候,一开始也都是不肯降,那时曹操想要杀他们,高顺劝曹操不要急于动手,而是加以时间磨去二人对故主的忠诚之心,然后再反复劝降。可如今,或许是由于曹操手下已然文武济济,又或是高顺穿越数年已见过不少牛人,也有可能是因为高顺所杀的人越来越多的缘故,对于这些被擒住的名臣良将,高顺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热情,想着法子考虑该如何让他们归降。

        此时魏延降则降矣,不降的话高顺也没有和他反复磨蹭扯嘴皮的兴趣,直接杀之了事。

        然而正当高顺准备下达将魏延斩首祭旗的命令之时,至今一直保持沉默、未献一策的贾诩却突然劝住了他,请其改变主意。

        “先生为何阻我杀那魏延?”等魏延被押入营中严加看管之后,高顺问贾诩道。贾诩可绝非那种仁慈善良的主,他既然有意留魏延一命,那肯定是有着他自己的计较才对。

        “将军若欲破宛城,关键就在此人身上。”贾诩那阴鹜的声音在高顺耳旁响起。

        “此话何讲?”攻破宛城的关键在于魏延?高顺为之不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