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笨蛋,把肉放到他们嘴边了,怎么都不会吃!”王岳接到了内阁的急递,顿时一肚子气。

        他刚打败卜赤,这家伙远遁北方,是跑到哪里,还不清楚,而旁边右翼三万户的人马虎视眈眈,再加上新占领的地盘还有各种散落的势力,外加上溃散的乱兵,简直跟一锅粥没有什么区别。

        蒙古王公要安抚,自己这边立功的将士要赏赐,一大堆的烂事,都摆在王岳的面前,用心处理还未必能处理好,竟然让他回京,有什么好问的,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

        王岳义愤填膺,张经等人,包括徐光祚在内,却都另有看法。

        “大人,容卑职说两句。”张经道:“咱们脚下,在辽朝的时候,是中京所在,那时候塞上之地,拥有几十万户,人口不算稠密,但是也足以维系繁荣,一直到了元末,红巾军绕道北伐,严重摧残了大宁之地。等到太祖皇帝设立大宁都司,已经是人烟稀少,经营困难。不得不从山东,河南等地调拨粮草,为了每年几十万石的粮食,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

        张经又叹了口气,“靖难之役后,大宁越发凋敝,太宗皇帝神武韬略,权衡利弊,以为纵兵出击大漠,驱赶鞑子,远比建设城堡墩台,被动防御来得好。太宗皇帝是想把鞑子赶走,然后再修城驻守,以为万世不拔的基业……”

        张经侃侃而谈,把朱元璋和朱棣两代人的边防策略说得明明白白。

        朱元璋是立足多建堡垒,屯兵戍边,严防死守,当然了,老朱也频频北伐,甚至比朱棣的次数多得多,他算是两手都有。

        而朱棣呢,则是以驱逐为先,然后再修堡垒巩固,可惜的是,他没有完成北伐大业,就死在了归国路上,整个战略自然不了了之。

        作为大明最强悍的两位帝王,都没有解决北方边患,以内阁那帮人的德行,拿不出办法,也算情理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