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称晚清改革,是清朝末年自上而下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承办祸首之要求,几乎把朝廷内部的顽固守旧派一网打尽。

        自1901年开始,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清平静地进行改革,实施了1898年戊戌变法提出的大部分改革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从1901年到1905年,清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有

        第一、筹饷练兵。编练“新军”是清“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

        1901年8月29日,清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

        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

        我们前面提到了,为了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清于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清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

        1904年9月,练兵处、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1906年11月7日,清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7年8月,陆军部制定了全国编练“新军”36镇的庞大计划,拟于2—5年内,除近畿4镇、四川3镇外,其他各省各编练1—2镇。

        但直至清朝覆亡,只编成14镇和18个混成协又4标及禁卫军1镇,约16万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